跳到主要內容

為何修行人不能吃蒜蔥等五味?

來源:『永康素食』-永康素食自助餐 - Yahoo!奇摩部落格

2006/04/19 23:22

一、醫學角度:

從化學結構來看,五辛之臭是因含有二硫化物等黃色臭油質,有 特殊的滲透臭,散發極臭的辛辣氣味。其中除興渠外,蔥蒜薤韭為同一百合科植物,學名皆有Allium,即為丙烯基,具催淫增欲作用,又稱為蒜臭基(Allyl),極臭,所以五辛同臭增欲。
吃素者因為沒有吃肉,所以胃璧不若吃葷者有那麼多的脂肪,蔥蒜屬較刺激的食品,所以吃素者若吃了蔥蒜..等刺激食品容易使胃璧受到損害。
根據達摩寶傳記載:修行人食五葷會傷五臟──蔥傷腎,蒜傷心,韭傷肝,菸傷肺,薤傷脾,修行人要修得五氣朝元必須戒此五葷。

二、經典記載:

釋迦如來在經文中, 當初曾有禁止弟子人員食用蔥韭蒜, 衪禁止的理由是:
1.蔥韭蒜, 其藥性『生食瞋ㄏㄨㄟ、, 熟食發淫』易助長心性無明、妄想、令其教化失功。
2.蔥韭蒜既食己, 藥性與心性, 混合共會, 共長無明, 助發貪瞋癡, 亦生臭味四溢。禪定時~~善神亦不欲近, 妄邪來近身, 所以如來說~~食此食, 正定不易成就。

三、相關故事:

(1)傳說蔥蒜的來源是兩位﹙或多位?﹚女妖幻化成美女誘惑佛陀,佛陀另其現出醜陋原形後女妖身上的穢物落入地面成為後來的蔥蒜。
(2)屏東青龍寺公佈欄看過一篇探討蔥蒜的文章,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:
魔王派出兩位天仙魔女來誘惑佛陀,佛陀當然不為所動,兩位魔女因此生起妒心,挌下重話,要來破壞釋迦僧團的修行,於是兩位魔女化成污穢的血水灑下人間,這兩股血水落下之處便生出了蔥和蒜,於是蔥和蒜便成了吸取人體腎精肝血的最佳利器,所以蔥蒜能夠使人昏昧,精血元神吸盡後便將墮入地獄惡道難以超生,是故修行之人不宜食蔥蒜,會障道的,即便是一般人亦不宜食用蔥蒜,會加速墮入惡道的。
反觀薑、辣椒之所以不算在五葷裡,是因為其本身有去寒保暖的作用,不論燉補、炒菜都會放薑來去腥提味,而且食用後不會產生辛臭味,對身體無刺激性,修行人心性自然不受影響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養蜂與釀蜜---素食者不宜食用蜂蜜!

來源: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-素食文化|素食主義 (2009-06-07 15:33:49)         以前聽人說,素食者不宜食用蜂蜜,是認為蜂蜜中可能混有蜜蜂蟲卵。 最近跟養蜂人了解了蜂蜜的生產過程,才知道其中人工的因素也是不容小覷。 先來讀讀網上摘抄的這段小知識         每巢蜂中有一隻蜂皇和眾多的工蜂,還有少數雄蜂。 雄蜂在與蜂皇交配之後就會立刻死亡。 蜂皇受精後很快開始產卵,這些卵分為兩類:受精卵和少數未受精卵;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蟲若用 蜂皇漿 ( 工蜂頭部腺體分泌的高級營養品 )飼餵2~3天,然後飼以花粉,需經21天才發育成工蜂,工蜂個體小於蜂皇,終生辛勞,採花釀蜜但不能生育;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蟲若用蜂皇漿飼餵5天以上,它只需16天即可發育成正常雌蜂,即蜂皇,一般情況下每巢蜂中有幾個蜂儲,但只保留一個蜂皇。 由於境遇不同,蜂皇比工蜂大而豐滿,分群後即為一巢之主,蜂皇通過分泌外激素控制整個蜂群。 未受精卵孵化的幼蟲不論用蜂皇漿飼餵多少天,結果都形成單倍體的雄蜂.         為了保證排卵的數量和質量,養蜂人一般每隔半年便將蜂皇換掉,重立新蜂皇。 換掉的蜂皇去了哪裡? 自然是被養蜂人人為滅活!         這是養蜂人在滅活雄蜂,原因是:雄蜂對於蜂蜜和蜂皇漿的生產來說,沒有什麼作用,反而要消耗蜜源。 雄蜂一般很容易辨認,比工蜂個頭要大。          這裡面的就是 蜂皇漿 ,它呈白色或乳黃色,不透明。 蜂王漿是工蜂的舌腺(通稱王漿腺)和上齶腺等腺體的分泌物,是3日齡以內的工蜂、雄蜂幼蟲和蜂王的終生食物 。 ----蜂皇漿是動物成分。          蜂蜜的釀製過程與殺生有關,果然如此。 蜜蜂為什麼消失? 蜜蜂消失 全球關切 生物多樣性大會:人類活動、氣候變遷 加速生物滅絕

你吃的那塊肉健康嗎——動物有多少病?

來源:中華素食網 2010年01月25日 作者: 來源:摘自《向肉食說NO》         一 、動物有多少病         馬天英教授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"有一次我到埃及開羅大學參觀,院長指著一個瓶子,內有用酒精泡著的細蛇般的絛蟲。他說:這絛蟲是來自中國的。我聽後不大高興,馬上問道:為什麼?院長說: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吃豬肉人數最多的國家,所以害絛蟲病的人也佔世界首位,旋毛蟲和蛔蟲均居世界第一,故世界各國都向中國購買這種蟲作標本。我聽後無話可答。"         1.  疾病叢生的動物         看到這個故事,我心裡也很沉重。當大家吃肉的時候,都只想到肉的味道鮮美、肉多麼有營養。但是,又有多少人瞭解動物會生病甚至會生致命的疾病?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吃生了病的動物的肉會危害自己的健康呢?         我看到一篇醫學院的學生寫的文章,他說:         人有時很奇怪,假如知道某人有病,即使是親人,也不敢用他用過的碗筷,甚至怕吃到他的剩菜,怕吃到他的一滴唾液。而且和人類共餐,常強調公筷母匙,大家都認為這叫講究衛生。假如親人肉上長膿包,大多數人也絕不敢去吸他的肉和膿液。         但是,人們卻常把很多不知有沒有生病的動物,大塊大塊的屍體(當然含唾液、體液)放入口中嚼食,也把其肉汁、血液(比唾液嚴重得多)放入口中吸,還說好吃,完全都沒考慮,這是否符合自己對人時所講究的衛生觀念?可能是動物比人更乾淨健康吧!         他說得的確非常有道理。 即使是親人生病了,我們都怕傳染自己。 可是,我們卻吃著生了各種疾病的動物肉類,還說非常"好吃"。要知道,現在世界各地的養殖場實行 集約化生產 、 工廠化經營 、 超密集化養殖 。動物在其短暫的一生中,往往因為 驚嚇 、 捕捉 、 運輸 、 過冷 、 過熱 、 擁擠 、 混群 、 缺氧 、 感染 、 環境污染 、 毒物污染 、 飼料發霉 、 營養缺乏 、 缺水 、 斷料 、 注射疫苗 、 中毒 等感染各種各樣的疾病,甚至 患癌 。         動物的普通病主要包括內科、外科和產科疾病三類。內科疾病有消化、呼吸(家畜)、泌尿、神經、心血管、血液造血器官、內分泌、皮膚、肌肉、骨骼等系統疾病以及營養代謝、中毒、遺傳、免疫、幼

合成界面活性劑

【綠色美容】 合成界面活性劑 妳不知道的化粧品危害 作者﹕意文 合成界面活性劑(上)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由於 化工產業 的快速發展,以 合成化學物 質配合機器大量製造的化粧品紛紛推出,種類繁多,目不暇給,一時之間 天然的產品 急速遽減,而皮膚問題也變得多樣化與複雜化了。 *何謂界面活性劑? 界面活性劑在化學上分類成 : 陰離子性 、 陽離子性 、 非離子性 、 植物性 、 動物性 與 粉末 六大類。依其所要製造的劑型、功能不同而有所配合。 一般業者使用的是石油系的化學合成品,因其價格低廉,應用廣泛,功能強大。 合成界面活性劑應用的層面 非常廣,在 紡織 、 金屬 、 塗料 、 塑膠 、 食品 、 製紙 、 皮革 等都用到它,主要的用途為 滲透 、 乳化 、 分散 、 起泡 、 消泡 、 潤滑 、 洗滌 、 防靜電 、 均染 、 防鏽 、 殺菌 、………等等。 *為何使用界面活性劑? 除了用於化粧品中之外,各種功能的 家用清潔劑 、 沐浴乳 、 洗髮精 、 牙膏 、甚至 肥皂 及 各種功能的清潔劑 等家用產品,無一不使用它。 為什麼非用它不可呢? 例如以常用的乳液來說,我們知道 水與油脂是互不相溶的物質 ,為了破壞二者的表面張力,使它們充分混合成乳化的狀態,業者便加入了合成 界面活性劑 這一萬靈藥,使它成為安定的 乳霜狀 。 而清潔用品的洗淨原理就是,把污穢與洗潔液之間的 界面張力 降低,利用 濕潤作用 與 浸透作用 ,把污穢從表面分離,而被 界面活性劑 的 微膠粒 吸附,繼而被氣泡與攪伴的 物理作用 相互配合,來達到洗淨的目的。 *合成界面活性劑對皮膚的作用 妳知道水鳥為何能在水中悠游划行而不會下沉嗎?因為它的羽毛覆有一層油脂,可以防水。 如果將它的羽毛塗上界面活性劑的話,水鳥便會因為羽毛上的油脂與水產生乳化作用而沉入水中。 同理, 合成界面活性劑能把皮膚的 油脂 與 水 溶合,破壞皮脂保護膜,繼而入侵做為防護壁的 角質層 與 顆粒層 。首先會破壞侵害角質層後,再溶解 顆粒層 的油脂,使防護壁喪失作用無法抵抗異物侵入,最終傷害「 表皮之母 」的基底細胞而向肌膚內部滲透。 當皮膚接觸到合成界面活性劑時, 1mm/gm 中會有 0.53% 進入血液之中,當皮膚有傷口時則會有 十三倍 於此的劑量進入血液

50% 的病人與腸漏症候群 Leaky Gut Syndrome, LGS 有關 /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主講(2)

來源:grace127 的網誌 - udn部落格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 王輝明醫師主講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1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2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3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4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5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6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7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8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9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10 西蓮淨苑「身心健康講座」:《健康從「腸」計議》11 2010/07/04 22:58:23 當人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發炎且變得激躁,腸道之防禦力崩解時,原本應被排斥的代謝物及微生物所製造的毒素,反而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中,這種腸道黏膜細胞滲透性的增加,俗稱為「 腸漏症 」。 腸漏症候群 是當今社會疾病及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,經由檢測發現,至少約有 50% 的病人與此有關。 腸道毒素: 氨、硫化氫、吲哚、靛甘、腐肉素、 屍毒素 、神經鹼   毒素先使腸道蠕動遲緩、無力 → 腹部絞痛、便秘、脹氣  毒素進入血液 → 續發慢性精神/神經中毒症狀: 精神症狀:全身不對勁、情緒不穩定、易怒、神經質、對工作失去興趣、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、消極、缺乏活力 周邊神經症狀:背痛、腰痛、偏頭痛 中樞神經症狀:睡眠障礙、醒來就感疲憊、暈眩、頭脹 自主神經症狀:血管痙攣、呼吸短促、胸痛、手腳冰冷、大量出汗 免疫失調症狀:氣喘、食物過敏、蕁麻疹、慢性鼻竇炎、濕疹 臉是大腸健康的一面鏡子 皮膚粘膜症狀:舌苔、口臭、身體異味、臉部皮膚產生挫瘡、紅疹、皺紋 (老化) 造成腸道滲漏症之機制 美式食物 → 腸道蠕動遲緩 → 影響食物之運輸 → 提供給細菌的營養流向改變 → 壞菌增加,益生菌減少 → 菌叢生態平衡異常 → 腸道細菌與黏膜細胞交互作用

健康炒菜新概念-水炒菜合集

來源:向日葵城堡部落格 - Yahoo!奇摩部落格 防癌又營養!譚敦慈教你「冷鍋冷油水炒菜」免吃癌毒健康帶便當!健康2.0 在家自己煮最健康?營養師教你外食族飲食調配法!健康2.0(完整版) - YouTube 【早安健康】無油煙!無水炒菜,兩分鐘輕鬆上桌 - YouTube 健康有方-非看不可-炒菜居然變成保養? 大蒜均衡油&冷爆香.水炒菜 無油煙吃進健康!|健康有方|三立台灣台CH29|三立財經台CH88|主持人 張雅芳 - YouTube 吳恩文快樂廚房 炒青菜/彩虹時蔬 2009人間衛視每日新生機喻姐受訪 2009年人間衛視「每日新生機」節目主持人蠟筆小嵐專訪東雅小廚餐廳總監喻碧芳(喻 ­姐)老師,暢談低溫烹調、食物溫度的議題,現場並有慢食專家徐仲擔任特別來賓,與喻姐 ­一同示範如何「 水炒菜 」、自製雪菜,教大家如何在日常吃食中完整攝取食物的營養。 這樣炒菜會致癌?! 水炒菜保留蔬菜酵素力 健康2.0 20151004 1/4 這樣炒菜會致癌?! 無水燙青菜 不加水更營養! 健康2.0 20151004 2/4  【蘿潔塔的廚房】水炒青菜 。捨棄爆炒的方式,這樣非常健康,也不怕油溫高變質喔。 前陣子學到 水炒青菜,調整一下炒菜順序,一樣能炒出青翠爽口的菜,吃的更健康。 以往炒菜通常先熱鍋熱油爆香蔥、薑、蒜等佐料,用大火快炒的方式,雖然吃起來很香、重口味,但卻常常將廚房弄得油膩膩的,而且高溫容易引起油品變質,不僅對健康是威脅,更是引起家庭主婦 肺癌 的元兇,後來提倡青菜以汆燙方式烹調,但是又有 水溶性營養素 流失的疑慮。 健康炒菜新概念- 水炒菜 ,順序是先熱鍋,倒入半杯水燒開再倒入油,加入蒜、薑等佐料提出香味後,將青菜入鍋拌炒至快熟時加入鹽巴攪拌均勻即可。 這樣減少高溫爆炒、無油煙的炒菜方法,能保持廚房乾淨、又能吃到蔬菜完整的營養,大推薦哦! 【生活醫館】青菜用水煮養分會流失? 五行蔬菜湯 水炒菜示範 洪泰雄/水炒青菜 酵素營養不流失 - 苗條菜單 - 減肥塑身 - udn健康醫藥

好書推薦~逆轉2012

來源:[素食 Vegan][Vegetarian Restaurant] Loving Hut 愛家國際餐飲 - 素食餐廳,有機食品,養生食品 18位諾貝爾獎得主警告,「 全球暖化 」已經成為可能毀滅21世紀人類文明的主因。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原因是由於過量的溫室氣體排放,全球暖化的影響氣候變遷,造成冰河融化、海平面上升與陸地減少。全球暖化現象讓許多生物絕種、農作物減產、疾病蔓延與天災不斷。 (原子科學家公報) 本書帶您由「 暖化與健康 」看起,再由「 科學實證 」資料,深入理解為何「 蔬食會帶來營養與健康 」。 深入淺出的說明,打破過去許多飲食的迷思,讓更多人有機會享有營養、健康與幸福的人生! 第一篇       暖化與健康-「精華篇」 第二篇       蔬食營養與健康-科學實證篇 1.素食抗暖化 - 新世紀飲食觀 2.素食-美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飲食 3.素食有益青少年 4.素食是防治癌症利器 5.素食能治癒心血管疾病 6.素食有助於糖尿病防治 7.素食是高脂血症的最佳處方 8.素食能遠離肥胖症 9.素食是固腎第一處方 10.素食能杜絕痛風 11.素食富含豐富蛋白質 12.素食不缺乏必需脂肪酸 13.奶類與蛋的迷思 14.白色恐怖-談吃魚與白肉的風險 15.聽見生命的吶喊 16.健康蔬食小撇步 專業醫師小叮嚀 17.特別報導-「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」醫學高峰會 ☆我想下載「逆轉2012」全書共17章內容 2010年素食研討會手冊.pdf 健康與防癌 防癌手冊 讓媽媽將早就會煮的十道家菜變成素食 非素不可——與地球共生息- 素食救地球 心素食儀 PART2 出版:佛教慈濟基金會